首页 > 佛山市商务局 > 政务资讯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佛山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佛山市商务局 时间:2021-10-26 12:03

  当前,国际规则和国内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常态,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网络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结构、经济地理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佛山市商务经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商务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 打造新时代消费生态系统,搭建高端商务开放平台体系,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接入全球化市场,对于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依据全国及广东省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导精神,结合全市商务工作实际,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战略思路、发展目标和路径,系统提出“十四五”时期佛山市商务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为引领未来五年商务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佛山商务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贸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新时代佛山肩负的新使命,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坚持不懈发展大商务、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高质量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站在更高的发展新起点上

  商务发展助力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发展大商务、大招商,千方百计稳投资,以稳投资促稳增长。“十三五”期 间,全市坚持招商选资,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一批大项目落地,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17个;其中,2020年全年超千万美元项目52个,较大项目包括合同外资达2亿美元的海天机械(广东)有限公司、合同外资达2.18亿美元的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协助各区引进多个重大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额 76.77 亿元,超额完成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年度任务。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投资市场。“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佛投资项目数及合同金额实现高速增长,新增乌克兰、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13个国家参与对佛投资。佛山被《环球时报》评为 2019 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成为外商投资热土。2020 年,佛山市新增赴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含机构)40 家,比上年下降 11.11;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 3.8 亿美元,增长148.82 。

  商务服务助力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坚持培育大市场, 强力推进大流通建设,全市贸易平稳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20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9.09亿元, 五年年均增长4.9。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岭南天地、千灯湖、渔人码头等一批网红打卡点让城市焕发时尚新活力。推进城市中央会客厅夜间经济环境营造,佛山入选全国夜间经济城市二十强。高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国际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十三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4,其中2020年佛山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值5060.3亿元人民币,增速连续两年居珠三角九市第一, 表现亮眼。服务贸易发展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其中,2019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56.9亿元人民币,占对外贸易比重11.5,比 2015 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服务外包市场迎来爆发期。2019 年全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 29.79 亿美元,执行金额 18.64 亿美元,是 2015 年的 4.66 倍。机电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全面增强。其中,“十三五”前三年,机电产品出口以高于 5的平均增速增长,高于同期全市出口近 2 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取得新进展。商务模式多样化优势彰显,B2B、B2C、C2C、O2O、C2B、B2G 等模式繁荣兴盛。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促进了资金流、物流、客流的不断聚集,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成效显 著,陶瓷、金属型材、家电家具、机械装备、纺织服装、五 金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市外 贸转型基地已达 7 个,其中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有 5 个。获批并启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带动佛山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快速增长。2020 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约508 亿元,增长 5.4 倍,进出口总额位列全省首位,完成全国首单大件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先行先试 9710、9810 新监管方式,9710 监管方式出口总量位居全国首位。

  商务改革助力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深化商事制度、审批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政服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五 个维度”的制度改革,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创新 24 小时智慧便民商事登记模式,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限压缩到 0.4 天,居全省首位。全国率先推行主题式“证照联办”服务, 作为企业开办类唯一项目被省政府向全省复制推广。全国首创“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全国“放管服”首批十大典型经验发文推广。着力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积极拓展季华商务带、祖庙、桂城等商圈改造提升,创造条件推动欧司朗亚太区总部、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 园等项目建设,商务发展软硬件环境持续优化。

表 1 佛山“十三五”促进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创新

1

佛山市扩内需促消费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

佛山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3

佛山市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措施(试行)

4

佛山市关于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省前列的行动方案

5

佛山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措施

6

关于修订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使用若干事项的通知

7

佛山市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质押融资的实施意见

8

佛山市金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9

佛山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实施方案

  

  口岸资源整合提升助力商务服务大发展。坚持口岸资源高质量整合和高效率利用,努力发挥口岸的推进器和润滑剂等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以口岸建设促商务服务高水平发展,促城市经济国际化程度提升。继续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发挥全国首个全面复制推广“互联网+易通关”改革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充分挖掘口岸分布合理、通关高效便捷和口岸功能多样化的优势,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物流方案选择,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压缩通关时间,协调推动优化查验流程创新通关模式, 开展“智慧码头”建设,努力为企业节省通关费用。

  佛山商务“十三五”助力城市发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一是明确方向,高质量开展招商工作。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军民融合等主题, 高标准举办大型招商活动。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关注日本、韩国、德国投资动向,高水准谋划对重点国家招商。二是聚焦民生,高标准优化消费市场。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切实扩大内需,丰富消费市场供给,开展“放心肉菜”消费体系创建活动,打造批发市场、商场超市成为示范市场主体。 三是服务企业,全方位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努力提升贸易救济调查应对能力,保持海外市场的稳定。积极解决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实际问题,支持企业深化国际合作。主动引导产业转移,开展产业援助深挖潜在投资地的发展潜力。四是挖掘潜力,多维度拓宽外贸发展路径。引导优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佛山产品出口,努力为进口用户提供从国际招标到进口通关“一条龙”服务,精准补齐进口短板。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积极对接中小生产企业,引导企业“佛货回流”。 五是扩大影响,打造“佛展”推广“佛货”。制定和实施《佛山市重点品牌展会认定扶持办法》,利用潭洲会展中心打造佛山品牌展会。借势国家重点展会平台,打造“佛货全球行” 品牌。先后在伊朗、匈牙利、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坦桑尼亚等地设立佛山泛家居品牌产品海外展示体验馆。六是特色引领,利用优势产业开拓电商市场。支持鼓励各区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建立差异化电商模式。重点打造农村电商小镇项目,推进农村电商特色化发展。

  (二)精准把握佛山商务发展的新形势

  面向“十四五”,佛山商务站上更高的发展平台,承载着促城市发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的更加艰巨的任务,要精准把握历史机遇,积极作为、趁势而上,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继续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列。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佛山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水平。“双循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 的历史交汇点上,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提出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佛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为佛山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提振了信心。“十四五”时期,佛山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国制造业大市的基础优势,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将有利于佛山在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中加速释放内循环强大潜能,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壮大内循环发展势能,在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中拓展国际大循环空间,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分工地位。 “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有利于佛山商务发挥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城市群中的优势及产业辐射和吸纳能力,拓展国际市场。佛山经济日益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和贸易大格局之中,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佛山经济发展的必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仍将是“十四五”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 佛山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和重要的产业城市, 更有条件借势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强大力量,利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既有的合作基础,突出制造业优势和实体经济,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产业联盟,扩大贸易往来,深化投资合作。特别是有利于佛山发挥产业梯次、资本富足、机制灵活的优势,强化与东盟、中东、非洲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全面增强佛山外向型经济竞争力。

  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有利于佛山借助(香)港澳(门)的国际化优势和广(州)深(圳)的科技创新力量,拓展葡语国家市场和欧美市场,拓宽“引进来” 和“走出去”的范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佛山更有条件借助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城市港 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支撑等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拓展葡语国家高端制造品市场、欧美服务贸易市场和产业投资市场。尤为值得重视的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借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的改革创新经验,密切多方合作,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市场,有利于佛山发挥悠久的岭南文化积淀、优越的产业基础、广阔的消费者需求空间, 弘扬与香港、澳门、广州之间的粤语文化圈特色文化,共建世界粤语文化圈服务之都。

  广佛全域同城化进入深度实施阶段,为佛山借势广州科技和经济实力,优化商务发展布局提供了便利条件。广佛全域同城化加速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改造、文化互融全面对接和市场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佛山充分发挥“佛山智造”工业基础优势,利用广州的科技与经济优势互补,深化分工,打造广佛一体化产业链,培育形成“广佛同城”品牌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打破广佛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进一步外扩合作区域,特别是助力佛山建设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先导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国际枢纽型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

  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佛山经济发展跨入新阶段,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佛山商务服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 撑。自 2015 年 12 月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佛山成功走出了一条“佛山质造、佛山智造、佛山创造”道路,佛山制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赢 得全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新时代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的“佛山样本”。2019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 万亿元,制造业商务服务投入强势增加,有利于提升服务业占比, 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发挥柔性投入的作用,将新产能的培育和旧产能的改造高质量地融合。有利于发挥现代服务的供给推动作用,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深度地融合。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制造业服务需求过程中的拉动作用,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制造业升级有机地融合。

  “十四五”时期,宏观性、深层次、历史性变化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中国对外开放正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国内贸易流通必须尽快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折性变化。一是新冠病毒肺炎强势介入世界经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极大地影响佛山外向型经济和市场容量,影响双向投资和国际贸易平稳增长。二是外资严重依赖港澳,制约对外经济提升和国 际市场开发,民营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紧迫性和盈利能力有待增强。三是用地指标短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欠缺,劳动力成本高企,专业人员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亟需在 “十四五”予以解决。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 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以推动高 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围绕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 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贯彻“一条主线”,推动“三个转变”,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全面开放为引领、创新驱动为支撑、深度融合为特征、平台链接为重点的发展模式, 全面提升佛山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位势,推动商务发展增强新活力、集成新优势、拓展新空间,为佛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发展路径

  贯彻一条主线。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即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规则,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大力优化贸易和消费结构,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贸易强市。

  推动三个转变。一是推动经贸“量”的优势转向“质” 的优势。走质量型发展路径,围绕短板产业、补链项目及大品牌商业精准招商,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会展经济等新经济,不断扩大内外贸消费, 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商务服务质量,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实现材料生产精品化、装备制造智能化和新兴产业高端化,提升产业要素利用效率。二是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先进和通行的规则体系,率先建立和系统推进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内部改革机制,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国际标准,在营商环境方面进一步调整规制和优化制度。三是推动立足佛山对接全球转向融入大湾区链接全球。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推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向佛山覆盖,促进与粤、港、澳区域间融通联动,积极搭建推动大湾区链接全球的多层 次、高水平、网络化商务发展平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

  实施五大战略。一是创新驱动战略。必须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创新作为佛山市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 技创新走廊,携手大湾区兄弟城市,构建更加开放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商务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开放引领战略。充分发挥港澳在对外开放中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利用好、建设好、发挥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大平台,深化保税区建设、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园区,支持有优势的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全球布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能力。三是区域协同战略。立足珠三角地区,主动服务大湾区, 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人才交流、园区建设等方面合作,做好产业转移承接,挖掘大湾区大市场的消费潜力,构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格局,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四是品牌兴商战略。落实“粤贸全球”计划,大力培育 行业性、区域性品牌,加强商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升佛山品牌影响力。扩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影响力,培育若干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境内外展会,推动佛山品牌走向世界。五是安全稳商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加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引导企业防范风险,提升运用贸易救济规则能力和水平。优化通关、退税、外汇、安全、环保管理方式,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三)战略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球的制造贸易平台。依托先进装备制造、泛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推动粤港澳制造优势整合,形成大湾区制造集散中心。通过建设和完善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大湾区通向全球的重要制造业商贸平台。依托佛山完备的制造体系,利用制造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 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大湾区主导世界制造业分工协作的供应链关键枢纽。

  全国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积极稳妥做大市场采购规模,着力打造世界“泛家居商品采购之都”。依托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和佛山国家高新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全国商务创新发展高地。申报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在制度创新、自贸区建设、 对外开放等方面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探索开展差异化特色改革创新。

  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深入推进放心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创建放心消费街区、行业协会、景区、教育基地、商标品牌集聚区。加快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建设,提升城乡消费、 社区商业消费。借势广州、深圳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完善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的引导政策,扎实建设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打响佛山美食、佛山制造、 佛山文化等“佛山系列”全球放心消费品牌,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商务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商贸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佛山品牌影响力大幅增强,高品质消费持续扩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商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开放性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

  2、具体目标

  内贸流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 善,重点流通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流通效率有效提高, 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到 202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580 亿元,“放心消费”体系基本形成,佛山作为大湾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初步形成。

  外贸进出口企稳回升。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新优势逐步形成,贸易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品牌产品出口占比显著提高,外贸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到 2025 年,货物贸易进出口突破 5124.6 亿元,年均增长 1%以上。

  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较大增长,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有较大提高,服务外 包实现突破性增长。到 2025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 10 亿美元,年均增长 23%;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达到 30 亿美元,年均增长 9%以上。

  利用外资数量趋稳质量更优。一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成功落地。利用外资总额保持稳定,吸收外资规模与“十三五”期间持平。

  对外投资与合作水平大幅跃升。对外投资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优势产业对外投资有序扩大,在制造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主导全球供应链分工的跨国企业。

  电子商务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交易规模大、集聚程度高、支撑体系强、发展环境好的电子商务体系基本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明显加快,建成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到 2025 年,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 15000 亿元,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增长率超过 30%。

  口岸通关软硬件建设加快完善。水路、陆路口岸基础设施设备完成更新改造,智慧口岸建设持续推进,口岸通行能力持续扩大,口岸通关环境持续优化,与大湾区口岸体系协同和联动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效显著, 企业通关更加便捷、高效,成本更低。

  商务发展制度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商务发展的人才、财政、金融、土地、税收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商务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推动国际贸易、扩大全球消费、畅通产品和要素流动渠道的制度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风险的能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三、主要任务

  积极参与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推动佛山形成有效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强力支点,开创新时代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

  贯彻落实外贸稳定发展相关文件要求,壮大外贸主体队伍,激发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性,做大做强做优进口贸易,持 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让外向型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做大做强外贸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佛山万企贸易成长计划”,稳步培育外贸中小微企业上规模。鼓励机电、家电、五金、纺织等优势外贸经营主体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 国际化道路,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支持外贸规模企业开展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研发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鼓励佛山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支持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兼并、强强联合等方式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在落实减税降费、出口信贷、出口信保、稳岗就业、用电用水等各项普惠性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技术含量高、成长空间大的外贸小微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要国内外展会。鼓励世界 500 强企业在佛山设立营销总部、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机构。

  打造世界级佛山“出口品牌”。积极引导陶瓷、金属型 材、家电、家具、机械装备、纺织服装、五金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区域品牌,提高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打造“佛山服务”国际知名品牌。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销售总部、展 厅、专卖店、售后服务中心等海外营销网络体系,提升对境外营销渠道控制力。加强对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东盟和中国—韩国自贸协定等政策宣传,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对涉相关协定国家和市场出口规模。推进“线上一国一展”,支持和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重点行业协会举办线上展会。加大对全市重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帮扶力度。

  扩大进口贸易规模。用好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等政策,扩大与佛山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的服务、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规模。创新进口贸易方式,加强对进口商品采购、加工、物流、仓储等环节的全链 条支持。争取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点进口平台,帮助进口企业更好对接国外中高端供应商,合理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口规模。加快打造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培育壮一大批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 规划建设一批进口商品直营商场(商店)。规划建设佛山进 口交易中心,加快培育进口综合性服务企业。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贸易便利化相关措施,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佛山地方特色应用项目。推动口岸提效降费,推广“一站式阳光价格”,提升收费透明度和可比性。开展“智慧码头”建设,稳步提高口岸营商环境。优化海关通关管理,加快落实优惠通关政策, 鼓励和支持企业申请海关AEO 认证,将“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 A 类以上企业。推动禅城南庄码头转型升级,协助推动顺德港航行业参与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发展江海联运,加强与广州、深圳港口等大湾区内国际大港口的接驳运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施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推行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

  积极有效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支持企业维护国际市场权益,加强“佛山版”海外贸易与投资信息咨询公共服务,加 大对“双反一保”案件等知识产权案件应诉的支持力度。加 强重点国家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引导企业防范关税风险,加 快设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支持各区与信保机构合作出台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措施。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前提下,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对涉外经贸合作的促进保障作用。

  (二)扩大新时代消费需求

  以高质量供给迎合新兴消费需求,大力提升消费能级, 挖掘特色消费潜能,拓展新兴消费方式,优化消费环境,吸引全球时尚消费人群,推动形成强大区域市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优化消费市场供给。挖掘服务消费潜力,发展个性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消费。鼓励绿色消费产品创新,推进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产品、设备推广应用。支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应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以 5G 全面商用和智能产品推广为契机, 带动高端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推动批发、零售、文体等行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开拓市场和举办各类大型促消费活动,促进大众餐饮、社区及连锁商业、生活服务业等民生行业转型发展。培育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开发康养产品市场, 建立完善康养服务体系,促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家政、托育、养老服务消费,激发旅游消费活力,促进文化消费加快发展。以粤菜师傅“1+5” 工程为切口串珠成链,推进“粤菜粤厨名城”建设,打造优质的粤菜食材基地,推动餐饮等传统消费形式提升,建设一批特色美食文化街区,擦亮佛山美食金字招牌,推动与广州、香港、澳门共建世界美食之都。

  提升商贸流通功能。依托优质实体商业基础,统筹建设特色消费空间,提升便民商圈品质建设,建立完善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在主城区内培育核心商业区、重点商圈和商业步行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消费能级。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增强主城区的商贸流通辐射功能,指导全市商贸物流节点建设,协调各区培育做大骨干流通企业, 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提升物流配送现代化水平。促进快递配送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企业物流网络的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形成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新型商业格局。

  拓展新兴消费方式。依托千灯湖、祖庙、东平新城、东方广场等,大力支持发展“夜经济”,提升岭南新天地商圈、季华路创意商圈、千灯湖商圈、广佛智城商圈等 9 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和 80 处示范点。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建设一批网红打卡地。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家电家居消费升级换代。建立和完善基于电子商务的二手物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交易模式,拓展“二手经济”。创新发展数字内容 产品服务,全面提升智能终端产品的供给能力,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个性化定制消费。培育发展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门店、互联网社区商店、智能化体验式社区便利店、24 小时无人值守货柜、无人便利店等行业跨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业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造品质消费环境。加强市场保供调控,保持重要民生商品及其替代品种供应稳定。推动与消费升级相匹配的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电网电信改造、城乡养老健康、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冷链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建设, 改善消费条件。在餐饮、购物、旅游等消费领域适时推行消费券等消费促进方式,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加强“放心消费”体系建设,建立佛山制造“优品无忧”保障机制,推行“线上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先行赔付+产品质量安全保险”保障新模式,完善主要副食品的追溯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有序发展。鼓励开展绿色采购,积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增加国际优质消费品和高端产品供给,引进全球顶级零售商和国际品牌,逐步完善高端时尚消费产业链条,打造国际化的品牌集聚区。

  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依托佛山铝合金型材生产基 地、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家具生产基地、家电生产基地等, 发展以五金、陶瓷、家具、家电等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专业化消费。充分利用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等开放平台,多渠道扩大适应国内消费升级的特色优质产品进口。打造一批文化主题的新兴消费商圈,将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美食为代表的岭南文化融入商圈建设。鼓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利用“博览会”“购物节”“时尚周”“消费展”等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打造适合不同群体的时尚消费地标。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强化“买 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商业贸易功能。

  (三)加大高质量外资引进力度

  落实最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建设外资“避风港”,营造外商投资热土,推动实现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拓宽高质量外资引进领域。根据国家开放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 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 年版)》,鼓励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争取项目率先落地。结合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加大对全球性跨国公司和世界 500 强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一批产业层次高和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鼓励外资以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共建新兴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公共研发平台,引导智能制造、生物医药、 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企业。发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平台网络作用和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工业展核心业务功能,密切与国际科研服务、专业展览等机构的对接合作,打 造“会展+先进制造+新基建”潭洲会展生态圈。

  创新高质量外资引进方式。针对不同领域国际资本不同特点,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灵活采取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驻点招商等招商方式。密切与世界 500 强和行业领军企业联系渠道,切实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与国际知名创投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大力发展外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外资企业以增加资本金、利润再投资等方式扩大投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佛山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鼓励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将资本金、外债、境外上市资金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 无需事前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

  优化高质量外资利用环境。做好《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办法》实施工作,全面应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引导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便捷、准确报告投资信息。促进外商投资企业投融资便利化,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 允许企业按净资产 2 倍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利用全口径跨境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和境外发行债券,允许其将境外发债资金调回境内使用。全面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探索佛港商事登记跨境简化版公证文书流转信息化改革。积极推进国际商事仲裁工作,打造佛山涉外法律服务示范高地。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佛山标准化工作中与内资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坚决兑现引资承诺, 坚定外商在佛山投资信心,打造外商在华南的投资热门城市。

  (四)培育发展商务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外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鼓励外贸模式创新。推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清关中心建设,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出口贸易新业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优化试点监管, 加快推动试点集聚区拓展至乐从家具城等专业市场,带动传统优质商品出口。推动家具、五金、照明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打造国际家居采购中心。大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引导传统外贸流通型企业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 展,提升外贸竞争力。

  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推动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教育等文化服务出口。加强中医药、教育、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引导外贸企业搭建公共数字贸易平台,加快发展数字贸易。鼓励企业构建跨境服务产业链,带动国内货物、服务、技术出口,建设一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承接服务外包、 智慧物流,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业务,推动开展保税检测、全球维修、销售服务业务,鼓励保税仓开展增值业务。推动线上线下双线布局,打造“互联网+商贸+金融”的跨界经营体。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跨境电商、工业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支持生产制造企业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应用,适应网络消费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建立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加强品牌培育和创建网络品牌,开展“M2C”(制造企业到消费者)、“F2C”(工厂到消费者)等电子商务创新业态。鼓励信息软件、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引导企业开展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服务,提高“佛山制造”网络市场的占有率。鼓励电子企业开展机电产品进口维修再制造业务。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助推中小企业快速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高端金融商务区、珠三角重要的资本聚集和金融创新中心、辐射亚太的现代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探索“金融+制造”创新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培育一批供应链解决方案系统服务商。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支持制造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高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和技术研发体系自主化能力。

  (五)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 21 世纪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节点城市。

  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经贸投资合作。提升佛山国际能见度,支持对外企业建设或者收购“一带一路”国家港口、 码头,在其腹地集中力量布局开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自由贸易区,促进佛山产业集群在当地落地生根。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央企或境外跨国企业合作,采取工程分包、合作投资等方式,借助其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和声誉成功“走出去”。 推动建设“一带一路”供应链重要节点,鼓励金融、物流、会展、科技、信息等专业化服务在佛山设立国际业务总部。支持企业借道香港,利用香港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会计、法律、 咨询等商务服务业,缓解“走出去”融资难问题。

  携手港澳积极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布局。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港澳产业金融、工业设计、科技 服务、离岸贸易、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到佛山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打造 21 世纪“香港+佛山”“澳门+佛山”深度合作支撑区。依托香港、澳门科研资源优势 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推进佛山(云浮)跨区域产业合作, 支持建设国家级产业标准创新生产基地。推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 CEPA 框架下积极争取扩大港澳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重点支持佛山依托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打造湾区现代金融后援服务基地。以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龙头,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挥推动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各地市产业转移的枢纽作用,促进上下游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共同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支持中方投资者、中国华侨、港澳投资者通过远程实名认证及电子签名,推动实现“湾区通办”。推动与港澳规 则和标准对接、法律事务合作、青年就业创业合作以及民生和社会领域合作,增强佛山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六)完善商务发展体制机制

  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进内外联通,畅通经济循 环,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 变,创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制度创新、自贸区建设、对 外开放等方面积极争取先行先试。

  构建适应国际规则变化的开放制度体系。以“一带一路” 建设为契机,与沿线合作国家构建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相衔接的贸易投资合作机制,改进涉外经济贸易决策协调机制。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模式,加强政策协调,增进开放互信。推进佛山综合保税区等功能性平台建设,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水平开放。制定主动调整与转变的战略和实施规划,主动向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靠拢,加快市场准入、投资管理体制、劳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相关法规制度改革。研究对接《政府采购协定》,设计一套完备科学、面向国际 市场的政府采购制度。探索打造佛山对外开放战略智库,研究相关规则变化及影响,及早作出应对预案与战略调整。

  聚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深化政府管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行 24 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微信端、PC 端、实体窗口“四位一体”商事登记佛山新模式。加快推动开展以负面清单制、企业依法承诺制、备案制和事中事后监管制为主要内容的承诺制试点改革。探索鼓励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营造全方位、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允许私营、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平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强化入园企业政策兑现,推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提高招引企业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兑现的时效,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支持佛山国家高新区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在商事制度、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大湾区信用经济试验区,在信用制度建设、信用综合监管、 政府信用数据开放、信用资产交易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申报建设佛山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率先落实国家新一轮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开放措施以及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加大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政策的先行先试力度。积极申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争取相关政策配套支持。率先落实国家在金融、医疗、教育、专业服务等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争取国家支持佛山国家高新区加快文化、数字经济等对外开放试点。

  四、重点工程

  聚焦商务发展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谋划一批重大工程,为“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重点任务提供强力支撑。

  (一)商务发展布局优化工程

  以商务投资集群化、商务消费便利化为方向,充分考虑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全域同城化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以高端要素聚集为主要特征促进商务服务高端发展,强化与广州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加快商务服务布局调整优化。优化商圈体系布局,升级祖庙商圈和桂城—大沥商圈两大核心型高品质商圈体系,优化岭南风情特色商圈、古镇老街、区级明星商圈、岭南特色民宿商圈等四类分布型特色商圈,构筑集商业发展核、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社区商业、景区商业、园区商业、商业步行街及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特色商业体系。提升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的商务服务功能,对接广州南站,谋划商务服务区项目和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务项目。聚力建设佛山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商业创新示范区。优化整合原二类口岸资源,对布局不合理、功能减退、绩效和设施不达标的原二类口岸进行优化整合、改造、搬迁,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

  (二)智慧口岸建设工程

  加强口岸信息化建设,推动 5G、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推动口岸检验、港口、物流、中介代理等主体相关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通关+物流” 一体化联动,建立区块链+口岸通关试验点,提升口岸的管理水平和通关效率。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离岸型跨境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打通“信息孤岛”,打破数据壁垒,利用区块链技术,健全口岸通关数据共享机制, 推进国际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备案及过境申报等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加快风险分析、情报研判、信用评估、宏观决策等业务应用,为建设智慧口岸提供技术支撑。

  (三)品牌培育与创建工程

  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引导陶瓷、金属型材、氢能源、机器、家电、家具、机械装备、纺织服装、五金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培育区域品牌,积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区 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挖掘和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提高优势产品竞争力。推动佛山泛家居品牌产品海外展示体验馆建设,推进产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提升产品品质,大力推动佛山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发展品牌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品首发。加快推进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配套设施建设,以产业链主题展为方向,推介佛山优质品牌,着力打造优势产业会展品牌。定期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家电博览会、中国国际陶瓷与卫浴产品展览会、广东机床展、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等国内品牌展销活动。

  (四)电商物流平台建设

  持续推动华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优势平台发展,建成一批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家电、家具、 陶瓷、服装、电子信息、金属材料等优势传统产业领域培育壮一大批垂直类电子商务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流通为一体的全流程电子商务。积极引进阿里、京东等平台,以搭建供应链仓储服务为核心,疏通镇街电商“毛细血管”,拓展农特生鲜电商。建立健全产品网销体系,推动产品电商标准化、品牌化。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创客空间,加快电商服务业集聚,打造电商新的增长极。突破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开展网上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积极建设海外园区及海外仓等产业服务载体, 打造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

  (五)精准招商工程建设

  系统梳理产业链图谱,瞄准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品链高端项目开展重点招商。打造多维度招商引资网络,加快在国内重点城市建网布点,重点覆盖深圳、广州“溢出产业”,环渤海、长三角、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探索代理招商机制覆盖日韩、欧美等海外重点目标国家及地区。积极鼓励本地优质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境外投资者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的增资项目。实施“以商引商”带动投资,鼓励本地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六)“走出去”服务平台建设

  组织企业赴海外参观交流,挖掘合作机会。加强与中介机构、各国政府部门及商协会的联动,为企业打开对外合作的窗口。加强与香港贸易发展局、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的合作联系,搭建海外展会等平台。完善开放平台配套服务建设, 设立境外企业服务驿站,为引进企业提供政策、人才、金融等全方位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国别指南、政策法规、市场信息、产能推介、合作商机、融资产品等综合性信息服务,保护佛山在海外人员和企业的正当权益。率先探索互联互通监管合作新模式,在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开展多双边合作交流。提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数字化水平,打造融合基础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中小微企业开展更多进出口业务。

  (七)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

  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提升消费便利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依 托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区五园”产业基础,以及广东工业设 计城等既有平台,加快“一环创新圈”、三龙湾高端创新集 聚区等平台规划建设,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提升佛山商务服务技术实力。依托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区五园”,以及广东工业设计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等既有平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全面推进中欧中德合作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完善园区和平 台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八)国际商务会展工程建设

  推动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争取实现“一展两地”“前会后展”“港展北上”,做到“买全球卖全球”。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更加开放自由的政策,以发展保税展示交易、离岸展示交易等业务为重心,不断提升会展经济能级,着力打造立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超级展示平台。依托南海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融博会” 品牌,扩大商务会展国内影响力。加快搭建粤港联手的“粤港+一带一路”跨境会展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公共 服务及市场化资源为参与会展的国内外企业提供“一站式” 跨境投资与贸易综合服务,让国外高端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通过佛山国际会展中心“走进来”,也让佛山的高端先进企业的技术与产品通过佛山国际会展中心“走出去”。

  (九)大湾区开放对接体系建设

  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的跨境合作,不断深化与港澳互利合作,加强规则相互衔接,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畅。 联动香港,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联动港澳,瞄准高端高新向上突围,形成创新引领优势,构建世界级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佛山建设和管理,在佛山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用足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支持政策和金融业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在佛山打造服务制造业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区。依托佛山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更大力度支持香港中小微企业在佛山发展,将佛山打造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先进城市。

  (十)贸易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注重健全贸易安全预警机制建设,加强产业分析和风险预测,统筹解决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相关问题。注重研判外贸形势。充分研究分析美国加增关税清单目录,结合佛山外贸企业产业结构,定期开展对佛山进出口影响的分析,持续关注外贸数据动态变化,加强外贸监测预警分析,联合企业做好应对工作。积极跟踪帮扶相关重点企业。对受经贸摩擦影响较大、日常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按“一企一策”原 则,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及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

  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加大资金、人才和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适时评估和调整规划,为佛山商务经济的新一轮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对“十四五”商务发展工作的领导,统筹领导和协调商务发展工作,加强与国家、省级、市级有关部门的沟通 对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建立重大问题协商机制,加强部门、市区间的协调配合。根据需要召开会议,统筹协调项目布局、用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集成和政策联动。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手段,促进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二)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

  把资本招商作为重要突破口,在主权基金、财团组织等资本阵地发掘独角兽、瞪羚企业。强化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对“走出去”商贸企业提供涉外金融产品和配套服务,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退税、 报关、物流等综合服务。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珠西创投中心和融资租赁中心,搭建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融资平 台。配合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整合现有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开发性金融和投资性金融机构。推动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适时开展离岸金融试点。建立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免税或零税率。

  (三)培育引进商务人才

  坚持引资和引智引技相结合,优化商务人才发展环境, 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 管理人才。加强商务从业人员培训,支持商务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人才交流合作,大力开发华人华侨人才资源,建立商务人才库。鼓励建设一批商务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基地等,培养适用人才。

  (四)强化用地保障

  强化集约用地导向,实施全域用地挖潜增效专项行动, 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需求。持续推进以“亩均效益” 为主的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聚焦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利用“三块地”,加强存量用地二次开发,促进低效闲置土地的处置利用,加快推动 “腾笼换鸟、放雀引凤”。积极探索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提高产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实行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 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等多元方式,完善符合产业生命周期、企业发展规律和开发区重点发展方向的产业用地供应机制,有效满足优质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五)适时评估调整

  建立适时评估调整机制,明确适时评估时间、评估执行者、评估程序和步骤、评估过程与结果的公开以及反馈机制等,提高产业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适时组织权威第三方对商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 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调整建议。


- -

主办单位:佛山市商务局 备案编号:粤ICP备09188952号

地址:佛山市汾江中路135号 邮编:528000 电话(0757)12345

公安机关备案号:粤公网安备44060502001126号

本网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标识码:4406000033

网站地图